盛夏时节
大学路化身青春能量磁场
演绎了一场又一场
跨越校园与城市边界的
毕业季狂欢
1
当毕业设计走出象牙塔
一场关于“互在”的城市实验
6月15日至7月29日,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与创智天地在大学路联合呈现的“互在 ”青年设计创新展,为毕业季注入思辨色彩 。本次展览为2025设计创新季“互在”系列衍生展览之一 ,共九位设计师参展。
这是一场首次由在校学生作为主策展人的展览。它打破了学术场域的边界,与自我对话,进入到社区 、边缘乡村和城市角落 ,与真实的世界相互存在 。“通过使用实体模型、影像、互动装置 、图画和文字,我们邀请每一位观者,加入这场实验 ,与我们彼此存在。”学生策展人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岳欣芷说。
本次展览的参展展品包括何楚珩“几何形 ”、雷昊玥“Patch Up: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社区剩余空间临时使用”、顾雅菲“波诺波诺文创品牌”等 。在众多展品中,“临时供暖 ”倡议和冒险材料包尤其引人注目。冒险材料包中摆放有苹果木条 、苹果木块、引火麻丝、松明子等主燃料和一次性交换物,并且还提供了一份自备物清单 ,包括石子 、落叶、砖块、花草、报纸 、炭条等。
“临时供暖”是由同济大学学生自发提出的一项倡议,通过在城市缝隙空间搭建小型火塘设施,发起轻量、流动、低门槛的临时燃烧活动 ,唤起人们对火的本能亲近,创造自由聚集 、情感交流与亲近自然的时刻 。“临时供暖是一次以‘火’为媒介的公共空间实验,试图通过燃烧活动,创造人与人之间的连接、激发城市里陌生人共享时刻的可能。你可以加入 ,也可以旁观。围坐、取暖 、纪念、放下,体验属于你的片刻温暖。”岳欣芷补充 。
不同于传统毕设展的静态展示,本次展览将“互在 ”理念贯穿始终。策展团队根据作品间的关联性而非学科分类规划展区 ,更具突破性的是,今年的毕业设计展览也正式升级成为面向全体公众的“设计创新季”,成为一场与社会对话的城市公共事件。
在毕业季这个特殊的节点 ,毕业生的身份逐步脱离学科语境,开始在参展设计师、策展人 、工程师、创业者、社会创新实践者等多重角色之间流动和碰撞,一切可能性就此展开 。“我们希望未来的大学路 ,能成为所有年轻人的‘创意驿站’——无论你是学生 、白领还是创业者,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‘互在’方式。”岳欣芷说。
2
毕业季的N种打开方式
从次元狂欢到烟火日常
除了“互在 ”青年设计创新展之外,创智中心还在大学路街区举办了“再见老同学”系列毕业季活动 ,包括大学路市集·周年庆狂欢、毕业生有礼·各大商户折扣惠聚、逢考必过·许愿墙打卡&学士帽DIY等活动 。
“放在第一位的不仅有商业价值,我们更加注重的是社会价值。我们希望大学路不只是消费场所,而是年轻人创造价值的平台。所以我们在经营社区的过程中,整体上是把大学生和企业白领作为我们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 。”瑞安新天地相关工作人员在采访中透露 ,毕业季活动的核心设计初衷是“三区联动”,即大学校区、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,通过高校资源注入社区活力 ,用商业场景反哺人才培育。
数据显示,自2024年5月以来,大学路限时步行街销售额已突破1.51亿元 ,同比实现33%的显著跃升;单日销售峰值跨越190万元门槛,周末销售峰值突破320万元,周末客流峰值达到13万人次 ,三项关键指标均刷新历史纪录。
今年在大学路街区中持续两个月的毕业季狂欢,不仅用市集 、展览、派对等多元形式为毕业生送上“城市毕业典礼 ”,更是杨浦探索青春经济的生动实践 。通过“设计创新集”让学生的设计成果落地 ,用“票根联动”激活消费潜能,以“三区联动 ”培育创新生态,大学路正以“城市实验室”的姿态,交织起知识的脉动与街巷的烟火 ,不断地把年轻的创造力转化为可持续的城市活力。
未来,杨浦区将持续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,紧扣青年消费新趋势 ,强化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,着力构建多层次、可持续的青年消费生态圈。通过优化消费环境 、丰富消费供给、创新消费模式,融合文旅、体育 、科技等多元元素 ,打造一批兼具潮流体验与人文关怀的消费新场景。同时,依托数字化平台与市场化机制,全面激发区域消费活力 ,推动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,为青年成长与城市更新注入强劲动能 。